close

  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19日電 題:蒙古國藝術家在中國的“被包辦生活”
  作者:烏瑤
  蒙古國畫家策格木德(音譯)這次在中國住一個月了,每天閑適自在,已創作近30幅作品。“我在國內很忙,基本上很少畫畫。在中國睜開眼睛就可以畫畫,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”他如是告訴記者。
  大召當代藝術中心雖在中國內蒙古,卻是蒙古國藝術家的大本營:這裡的12間畫室里總有蒙古國畫家忙碌聲影;牆壁上隨處可見各類蒙古國大家作品,走廊中經常有蒙古國藝術家們往來寒暄;會客房間牆上掛有巨大的馬頭琴、桌面上擺放待客的果盤;樓下的食堂時不時還會為藝術家們燉羊肉……
  在這裡,蒙古國畫家潛心創作,作品宣傳推廣已有人“包辦”。
  張海波是這裡的“當家人”,他不僅關心食住行,也操心蒙古國藝術家們的“功課”。
  張海波告訴記者,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,蒙古和俄羅斯的大量藝術家要尋找自己的市場。“我們提供創作場地,幫助他們拓展中國市場,也幫助他們在蒙古國做展覽。”張海波繼續解釋道,“我們這座橋梁架起的時間是2012年,到目前為止,已陸續有300餘位蒙古國藝術家與我們合作,幾乎都是畫家,偶爾也有雕塑家。我們已經幫助銷售500餘件作品。”
  鑒於“在蒙古國的藝術、教育、人文領域中做了一定的貢獻”,張海波還於日前被蒙古國國際商業學部委員會(WorldBusinessAcdemy)授予榮譽勛章。
 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瞭解到,這樣的平臺還不經意間幫助年輕藝術家解決“就業”問題。“在蒙古國,30歲以下的藝術家很難生存。開拓中國市場正在成為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。”張海波解釋說。
  在張海波看來,蒙古國藝術品在中國的市場推廣是一項朝陽產業。“作品相對便宜,而且通過我們的努力他們正在逐漸獲得中國市場的認可。”
 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獲悉,畫室並不是蒙古國藝術家們唯一的創作場所,時不時的採風更能帶來靈感。“我本來就對岩畫很感興趣,來到中國我還看到了莫妮山,真的很激動。”策格木德邊創作岩畫邊跟記者聊到。
  “我跟張海波是在五個月前認識的。我覺得現在這種形式很好,體現出我們各自的價值,我也能夠專心畫畫。我計劃在這裡待好幾年呢。”蒙古國畫家蘇雅拉額日德尼(音譯)在畫室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。
  在記者問及作品市場情況時,策格木德一幅“甩手掌柜”樣。“張海波在做這個事情。他比我更清楚,你問他。”
  張海波告訴記者,俄羅斯的藝術家們也逐漸註意到這個平臺。“目前陸續已有十餘位俄羅斯畫家與這裡聯繫了,他們大多都是年輕畫家。”張海波表示,“如果有條件,我們希望能夠成立一個大的藝術基金,推動更多的藝術家參與進來,幫助他們開拓中國市場、展覽展示,學術交流。擴大他們的影響力。”
  最近,大召當代藝術中心正在嘗試與新媒體合作:把蒙古國藝術家們的作品複製後放在微信公共平臺上賣。“對於普通百姓而言,原作既大還貴。這樣的複製品正好。”(完)  (原標題:蒙古國藝術家在中國"被包辦生活" 稱睜眼可畫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82whno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